紫砂壺燒制過程和溫度變化,跟你想的是否一樣呢
溫馨提示:加好友hurenzisha ,贈送紫砂杯免費試用!
我們在很多文章中都會提到,紫砂壺是在1100度以上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。但許多朋友只知道這個燒制高溫,卻并不知道具體的燒制過程,甚至很多人都誤以為紫砂壺就是直接放進窯里,用1100度的高溫就開始直接燒了。
其實,紫砂壺的燒制過程,溫度會有一個負責的變化過程,不同的時間段需要用不同的溫度燒制,每個時段的燒制時間也是不同的,一個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師傅,是決定紫砂壺燒制質(zhì)量的關鍵。 下面詳細介紹紫砂壺燒紙的全過程及溫度變化:
第一步:脫水
紫砂壺的生胚制作完成后,需要先晾干再放進窯里燒制,但晾干階段只是把表面的水分晾干而已,內(nèi)部的水分還是有很多的,如果不把生胚中的水分完全脫離掉,直接用高溫燒制,就會導致生胚的炸裂,因此燒制紫砂壺第一步,就是要給生胚脫水。
脫水階段溫度不能太高,一般需要105°C保持30分鐘左右的時間,這個階段溫度必須緩慢升高,否則容易造成泥胚開裂或者炸裂。
第二步:排除結晶水
200℃~500℃是紫砂坯體排除結晶水的階段,結晶水又叫結構水,它不同于泥料的結合水,必須在450℃-500℃時才能從高嶺土中分解,這時只要平穩(wěn)的正常升溫即可。
第三步:石英轉(zhuǎn)換階段
500℃~600℃為石英晶型轉(zhuǎn)變階段。石英在573℃時,體積增加0.84%。紫砂泥料中含有大量的石英成份,特別是段泥(或本山綠泥)含量更大。所以這一階段燒成操作要特別當心。雖然整個反應過程很快,只需短短幾分鐘時間,但如處理不當,就有可能出現(xiàn)坯體開裂。
第四步:氧化分解
這個階段的窯內(nèi)溫度要求在600°C~1050°C之間,在這個階段內(nèi),碳酸鹽得到分解,氧化鐵、氧化錳等著色氧化物開始顯示本色。所以,這個階段也是紫砂壺燒出顏色的主要階段,這個階段的溫度過高或者過低,都會影響紫砂壺的顏色不正,造成偏色。
第五步:燒結
在這個階段,溫度會上升到1050℃~1200℃左右,當然因為泥料不同,燒結溫度還是有區(qū)別的,這里以紫泥為例。當窯溫達到這個溫度時,尚需保溫一段時間,因紫砂壺為薄壁產(chǎn)品,一般保溫30分鐘。保溫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窯內(nèi)上下溫差。當上下溫度相同時,可以停止加溫,關閉燒嘴。
第六步:急冷
當紫砂壺燒結完成后,就要降低溫度,剛開始降溫的時候,溫度降低幅度比較大。從1200°C左右將至700°C左右。因為這個階段紫砂壺處在熔融階段,迅速降溫不會導致紫砂壺的破裂。并且急速降溫也會令紫砂壺表面的光澤更好,同時節(jié)省了時間和成本。
第七步:緩慢冷卻
700℃~400℃為緩慢冷卻階段。這一階段很重要,操作時尤應注意。因為573℃為石英晶型轉(zhuǎn)化溫度,體積縮小0.84% ,特別是段泥(本山綠泥)壺更應當心,要確保窯內(nèi)緩慢而又均勻的冷卻,否則制品極易驚裂報廢。
第八步:正常冷卻
400℃~90℃為正常冷卻階段。可快也可慢,因為此時的冷卻已不會對產(chǎn)品產(chǎn)生負面影響。
以上就是紫砂壺完整燒制過程,每個過程都必須要小心翼翼,各個階段的溫度控制和時間控制,需要的是豐富的經(jīng)驗才能準確把握。紫砂壺的泥料不同、厚薄不同,具體的燒制的時候需要靈活調(diào)整,并不是說必須有固定的燒制時間等等。
相關文章
發(fā)表評論